|
10月15日,東營市科技創新平臺能級躍升新格局新聞發布會召開,山東產研中科高端石化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巴悅生就山東省高端石化創新創業共同體的建設發展情況,答記者問。
巴悅生表示,作為全省高端石化行業唯一省級創新創業平臺,該共同體自 2020年1月在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獲批建設以來,始終聚焦高端化工領域創新突破,通過整合政企研資源、搭建專業化運營架構,已逐步成長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創新載體。
共同體已成功構建“企業出題、共同體揭榜、共同研發、產業集群中試轉化”及“技術引進、中試驗證、產業集群內轉化”兩套創新機制,累計研發投入超5億元,取得顯著成效。共同體突破關鍵核心技術,PETG高端聚酯、高強高模瀝青基碳纖維等中試項目已形成工藝包,預計年內具備轉化條件,實現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推動國產替代項目產業化,1000噸/年丙烯酰胺紅球菌全細胞催化劑、高端新能源碳材料等項目已成功產業化,在高端化工催化劑和新能源材料領域實現替代,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顯著。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引進儲備線性α-烯烴、氫化丁腈橡膠、PEF等10余個中試項目,旨在提升高端化工產業鏈效能與附加值。
在特色做法上,人才引育方面,聚焦創新鏈激活人才鏈,采用“政府牽引+企業、院校參與”模式,引進徐春明院士、莊慶發院士團隊及俄羅斯院士等高端人才40余人,集聚高層次人才80余人,成功申報區內首家院士工作站及山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推動高校學科建設與產業需求對接,與十余所高校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組建110余人研發團隊,累計培養引進實用型技術人才1200余人。培育孵化方面,強化企業孵化與產業拉動,培育6家科技型企業,突破碳纖維、高端針狀焦等“卡脖子”技術;結合本地產業特點,推動研發到產業化的有效銜接,打造全國高端化工及新材料領域科技成果驗證與轉化平臺;前瞻布局新興領域,培育高端化工、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先進碳材料產業集群。設備共享方面,整合中試與檢測設備資源,打造開放共享平臺,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合作,依托國內唯一100kg/h高端聚酯連續中試設備,為多家企業提供產品與催化劑驗證服務;探索“裝置共享+基金支持”模式,吸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
下一步,山東產研中科高端石化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將明確定位,謀劃建設高質量園區引領型創新中心。依托產業基礎與中試基地資源,聚焦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強與頭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集聚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力爭在“十五五”期間建成具有競爭力的創新中心。通過理順機制,提升運營管理水平。組建專業運營團隊,完善“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機制;強化服務保障,與中科院、大連理工等共建實驗室,與石油大學(華東)、山東大學共研專項,搭建研發合作網絡;針對中試項目招商融資難題,與投資機構建立成果推薦機制,推動專利或工藝包轉讓;增強孵化能力,打造“科技+平臺/人才/金融”模式,建立科技成果引進、培育、孵化機制,力爭2026年前申報國家級孵化器。重點攻關,打造科技研發與成果輻射高地。高標準建設中試基地二期,配套規劃不低于300畝的新質生產力特色“園中園”;聚焦先進碳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等三大產業攻堅,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加快成果轉化,推動稀土橡膠、PCT共聚物等項目年內完成工藝包編制,實現首批轉化;優化設備共享平臺,深化產學研合作,塑造轉化新優勢。(大眾新聞記者 杜美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