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時期,菏澤市堅定不移推進工業經濟“頭號工程”,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動力,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方向,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實現了工業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在魯西新區,山東菏澤德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高鐵動車組及客貨列車剎車片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企業產品不僅廣泛覆蓋 “和諧號”“復興號” 等多數高鐵車型,更遠銷海外市場。
山東菏澤德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啟偉:“別小看這小小的剎車片,它能讓時速350公里的高鐵穩穩停下來。經過多年科研攻關,我們已經把所有的產品 獲得了crcc認證,目前已覆蓋國內大多數高鐵車型,還有部分產品,也獲得了uic認證,覆蓋國外大部分的高鐵車型。”
德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加速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制動閘瓦閘片年產能從40萬片躍升至100萬片,產品品質與穩定性實現雙重飛躍。德通新材料也在國內同行業中成為首個獲得歐盟UIC認證的民營企業。
山東菏澤德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技術部部長宋呈威:“目前這臺設備最高運行時速可達537公里,它的模擬最大制動負載可達52噸軸重,最大模擬壓力能達到120千牛。而且可以同時模擬零上40攝氏度到零下40攝氏度之間不同的環境溫度,從嚴寒到酷暑都可以,他目前已經涵蓋了國內所有的地鐵、機車、高鐵等所有車型的運行標準。”
“十四五”期間,菏澤梳理確定了高端化工、生物醫藥、新能源、機電設備制造等10條重點產業鏈。并出臺了《“強基固本 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定陶區,山東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電磁屏蔽膜細分行業的“鏈主”企業,帶動當地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其生產的導電布,廣泛運用在手機、電腦等電子終端上。
山東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慶熙:“因為現在咱們的需求都是越來越薄,這是5D的紗線,這個紗線9公里長,只有5克,我們拿這么細的紗線把它制成布,基本上是薄如蟬翼的,你看基本上是透明的了。”
目前相關成果已成功應用于華為、小米、京東等企業,打破了我國企業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標志著我國高端電磁屏蔽材料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十四五”以來,菏澤高新技術企業群體爆發式增長,截至2024年底,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623家,較2020年增長179.3%;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368家,較2020年增長434.3%。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綠色轉型與數智升級成為制造業突破發展的 “金鑰匙”。“十四五”期間,菏澤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聚焦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推動工業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在山東正道輪胎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工業機器人精準地完成每一道工序,能耗實時監控系統清晰顯示著每臺設備的能源使用情況。
山東正道輪胎有限公司 生產總監趙玉軍:“現在我們公司現在每分鐘能生產 56 條輪胎,這些輪胎會被輸送到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2年,我們企業還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成為我國輪胎行業綠色轉型的標桿。”
如果說綠色是企業發展的 “底色”,那智能化就是提質增效的 “引擎”。為破解傳統生產的效率瓶頸,山東正道輪胎主動 “破局”,引入行業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與智能控制系統,讓生產全流程實現 “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 三升級。
山東正道輪胎有限公司車間主任李林:“我們工廠自從上了這臺自動化設備之后,整體的損耗降低10%左右。這條生產線自動化設備節能更有節能化、綠色化,整體能節能30%左右。”
截至目前,菏澤累計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10家、省級綠色工廠35家,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園區4個。
“十四五” 期間,菏澤通過精準的產業鏈布局、持續的政策支持和企業的主動求變,不僅實現了產業能級的躍升,還在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和國際化競爭中取得顯著突破,實現工業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記者:張文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