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作為石化行業的發展重點,化工新材料產業在規模和自給率方面均實現了長足進展。“十五五”將近,行業將駛向何處?又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在近日召開的2025石化化工行業“十五五”規劃重點發展方向研討會上,專家指出,未來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將聚焦新興、未來產業重點應用領域,沿著國際化發展道路,在“新競技場”上“大展拳腳”。 行業自給率大幅提升 “新競技場”發掘機遇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材料化工處副總工程師(專業)樊星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飛速發展,自給率從2020年的64%提高到2024年的82%,行業整體處于中高端水平,部分優勢產品和生產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面向“十五五”,專家指出,化工新材料產業將步入“新競技場”。 “未來18個潛在‘競技場’,有望貢獻全球三分之一的GDP增長。”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石油化工處/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專業)雙玥指出,“新競技場”主要包括電動車、半導體、電池、機器人、未來空中交通等,此外還有清潔氫、低碳材料、新能源等“準新競技場”。數據顯示,預計到2040年,“新競技場”有望創造出29萬~48萬億美元的收入。 她進一步指出,我國目前已在多個“競技場”具備優勢,如太陽能電池板所需的硅材料、薄膜材料,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的電解質和正負極材料,用于3D打印的熱塑性材料、功能性材料等。 “我們相信,未來我國將繼續在這些‘新競技場’中占據優勢,我們的石化產品將能夠滿足全球新興產業的需求增長。”雙玥說,要實現這一點,需要行業供給側和需求側不斷迭代升級,并積極參與到國際競爭之中。 支撐未來產業發展 培育技術制高點 “新興、未來產業”和“海外市場”兩者并行,為化工新材料未來發展提供重大機遇。那么,化工新材料在哪些領域最具發展前景?又該如何踏入國際化競技場? “化工新材料對支撐未來、新興產業具有重要作用。”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喬冰舉例說,在具有較高智能化的人形機器人領域,化工新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其感知、控制和執行系統的核心硬件。目前聚醚醚酮材料已經應用于特斯拉Optimius Gen2、宇樹科技Unitree R1等產品的關節模組和靈巧手外殼等部件。 在低空經濟領域,化工新材料同樣可以“大展身手”。喬冰指出,低空飛行器的部件對制造材料的性能要求較高,碳纖維復合材料、聚甲醛POM、聚碳酸酯PC等化工新材料具有抗沖擊、輕量化、透明度等性能,均已應用到飛行器機身、齒輪、風擋等各個部件。她特別提到,硫醚類材料對燃油和農藥的耐性較強,在噴灑農藥無人機領域有良好表現。 此外,下一代移動通信、新型智算中心、新型化學儲能、高效太陽能電池等,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應用領域。 喬冰坦言:“目前來看,要應用于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化工新材料在純化技術、性能穩定性和使用壽命等方面離高端產品還有差距。” 對此,她建議行業企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提高關鍵領域化工新材料自主化水平;轉變發展理念,完成從產品供應模式向多功能化、服務型、高值化、體系化、智慧化全方位整體解決方案的蛻變;強化基礎研究與前沿技術跟蹤,積極關注未來產業下游需求和技術迭代對材料的要求變化,提前布局,培育技術制高點,搶占新一輪發展先機。 “出海”之路機遇挑戰并存 構建獨特核心競爭力 而在“出海”方面,樊星認為,行業正面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 她指出,機遇在于兩方面:一是新興經濟體憑借廣闊的市場空間、人口紅利、資源配備等優勢嶄露頭角,拉動了高端化工材料全球需求;二是國際龍頭企業逐漸調整發展戰略,剝離部分化工新材料業務,為我國提供了突破高端技術壁壘的機遇。 “但也應注意到,國內企業在外投資建廠可能會面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當地技術標準、文化融合等差異帶來的經營風險,不斷升級的全球貿易摩擦也加劇了出海風險。”樊星說。 要踏足國際化發展,樊星指出,企業首先需要補齊新材料高端化學品的短板,增強我國的競爭話語權。同時,出海企業應從目標市場的政治格局、本土文化、投資方式、資源獲取路徑等方面進行充分調研,再著手投資建廠;注意錯位競爭,促進就地消化海外產能,避免再將產品運回國內參與內卷;此外,還需推動管理本地化與文化融合,強化供應鏈管理與風險控制,降低運行成本。 “未來化工新材料產業將進入從生產導向型向應用導向型轉變的重要時期。”樊星說,“我們可以對標國外發達經濟體形成的應用導向型化工新材料體系,借鑒陶氏化學、科思創等國外龍頭企業發展經驗,聚焦小品種、多牌號、多系列產品開發,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