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吉林石化公司26萬噸(年產能,下同)丙烯腈裝置在8月中旬開車,國內丙烯腈行業再次迎來產能集中入市。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全國丙烯腈預計新增產能達130余萬噸,若新增項目如期投產,行業總產能將一舉突破570萬噸。這場百萬噸增量帶來的“擴產潮”,也引發市場對供需失衡的擔憂,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深度調整。
產能版圖再擴容
2025年,我國丙烯腈行業步入新一輪產能集中擴張期。據金聯創統計,僅今年上半年,裕龍石化13萬噸裝置、泉州石化26萬噸裝置、鎮海煉化40萬噸裝置已先后投產;隨著吉林石化公司26萬噸新產能入市,行業總產能較2024年底增長近四分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丙烯腈行業正迎來近5年的第二次集中擴張期。第一次產能擴張期出現在2020到2023年,總產能從259.7萬噸提升至439.9萬噸。觀研天下數據顯示,今年丙烯腈行業計劃新增產能131萬噸,若全部投產,行業總產能將突破570萬噸。
據悉,浙石化、英力士(天津)等企業的丙烯腈裝置計劃在年內陸續投產,屆時行業生產企業數量將由16家增至20家。在此背景下,行業產能集中度前五大企業將由2024年的63.47%降至55.91%,為近5年最低水平。市場普遍判斷,隨著“入局玩家”增多,丙烯腈行業話語權將進一步分散。
需求基本飽和
從需求端來看,丙烯腈三大主力下游產品目前基本處于市場飽和狀態,對上游原料的拉動作用有限。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ABS)樹脂一直是拉動丙烯腈消費的核心引擎,在其下游消費結構中占比達50%。近年來,我國ABS產能快速增長,由2020年的442.5萬噸增至2024年的916.5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9.97%。然而,這并未帶來行業效益提升,2024年ABS行業平均利潤跌至-253元/噸,同比下滑220.3%;全年產量回落至548.8萬噸,同比下降6.83%。
“2025年到2026年ABS行業依舊處于產能釋放高峰期,將有380萬噸新裝置計劃投產,但行業活力已明顯不足。”隆眾資訊分析團隊指出,ABS終端需求以家用電器為主,占比超45%;而家電屬于耐耗品,受房地產市場和終端消費需求不振影響,白電市場對ABS的新增需求提振作用有限,未來ABS行業將長期處于“高產能、低產量”狀態。
腈綸領域同樣面臨需求承壓問題。由于化纖行業下游織造板塊表現不佳,2025年以來織造企業開工率跌破60%,海外訂單同比減少30%。受此影響,化纖廠不得不通過集中檢修控制產能、平衡市場供應,對上游丙烯腈的需求難以形成有效支撐。
丙烯酰胺方面,受全球經濟疲軟拖累,下游傳統應用領域需求增量不足,市場采購積極性低迷。環保、水處理等新興領域雖有政策利好,但需求規模尚未形成,暫無法填補傳統應用領域的需求缺口。
目前,ABS、腈綸、丙烯酰胺三大主力領域開工率普遍維持在60%~70%的低位,對丙烯腈的托舉力度有限。在2025年新增產能集中入市的背景下,丙烯腈行業地供需問題或將進一步加劇。
把握發展機遇
面對上述挑戰,丙烯腈行業如何破局?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相關政策對新材料產業的重點支持,碳纖維、高性能工程塑料等丙烯腈高端下游應用領域將實現快速增長,預計2025至2030年將帶動丙烯腈需求年均增長8%~12%。
在碳纖維產業鏈中,原絲成本占比極高——2024年原絲成本在碳纖維總成本中占比達58.71%,而丙烯腈是生產碳纖維原絲的關鍵原料,在碳纖維領域的價值將日益凸顯。近年來,受益于新能源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我國碳纖維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量從2020年的1.87萬噸增至2024年的5.90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3.28%,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
未來,隨著干噴濕紡等碳纖維關鍵制備技術的突破、生產成本的持續優化,碳纖維在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部件、風電葉片大型化構件等領域的滲透率將顯著提升。疊加政策利好推動、應用場景持續拓展,碳纖維產業規模將加速擴張,為丙烯腈行業創造可觀的新增需求空間。
未來5年,隨著新興領域對碳纖維的需求進入爆發期,丙烯腈市場將同步進入黃金發展階段,行業年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元規模,成為支撐我國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丙烯腈行業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生產成本控制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技術創新將是未來市場競爭的核心驅動力。例如,具備自主技術的企業,既能在原材料消耗、能耗控制上降低生產成本,又能生產滿足高端下游需求的產品,從而在行業洗牌中占據優勢地位。在丙烯腈行業供需失衡的市場環境下,只有率先實現“做強、做優”的企業,才能抓住高端下游發展機遇,真正占領市場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