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營是工業大市,工業占全市經濟半壁江山。1月23日,《東營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暨第三輪“四減四增”行動實施方案》解讀新聞發布會上,市企業人才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李文鋒,向大家介紹了東營市圍繞工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推動工業綠色發展方面所做的工作。
李文鋒介紹,市工信局通過開展四個方面的工作,堅持把加快工業綠色低碳發展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舉措,大力調結構、促轉型,全面提升企業綠色發展能力。
![]() 一是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建立常態化、動態化淘汰落后產能機制,積極引導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等途徑加速落后產能退出,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截至目前,推動勝利油田石化總廠退出煉油產能200萬噸/年;組織5家企業退出斜交胎產能共1493萬條/年;推動廣饒山水水泥公司完成直徑3.2米水泥磨機等相關生產裝置拆除,退出水泥產能50萬噸/年;淘汰5家建材企業輪窯生產線,淘汰落后電機、中頻爐等落后設備61臺套。
二是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堅持把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作為加快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路徑。新材料產業,突出抓好功能陶瓷、稀土催化、高性能氧化鋁纖維等園區建設,近三年產值年均增長15.9%。醫藥產業,道合藥業獨立注冊的第一個原料藥品種“塞來昔布”獲批上市,亦度生物狂犬病疫苗新增免疫程序獲得臨床批件,國家一類創新藥芪蛭益腎膠囊實現批量化生產,2024年前三季度醫藥產業增加值增長42.7%。風電裝備產業,規劃建設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吸引上海電氣、中船海裝等頭部企業入駐,基本建成較為完整的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鏈。
三是提升產業綠色化發展水平。扎實開展“千項技改、千企轉型”三年行動,市財政每年列支3億元支持工業高質量發展,鼓勵企業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全力助推工業綠色升級。2023年以來實施總投資190.2億元的VOCs深度治理、CO2捕集、余熱余壓回收利用、污水資源循環利用等綠色化、智能化改造項目153個,年可節水108.6萬噸,節能20萬噸標準煤。華泰紙業年產18萬噸輕質膠版紙生產線節能節水改造項目作為山東省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十大典型案例之首發布,推動神馳化工甲醇制氫尾氣綠色高效碳捕集技術改造項目等一批綠色化技術改造項目投產達效。金宇輪胎、賽輪(東營)輪胎獲評國家級能效“領跑者”,天弘化學、金嶺新材料獲評省級水效“領跑者”。
四是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出臺市級綠色工廠認定管理辦法、綠色供應鏈管理評價辦法,建立健全梯度培育體系。對入選國家級綠色制造名單的園區、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入選省級綠色制造名單的園區、企業,給予最高20萬元一次性獎勵。2024年建成市級綠色工廠31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家;新增省級綠色工廠18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家、綠色工業園區3個,新增數量超過去三年總和;齊潤化工等6家企業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河口藍色經濟產業園、山東省墾利經濟開發區入選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入選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入選數量為歷年最多,并在綠色供應鏈建設中實現零的突破。(大眾新聞·黃三角早報記者 曹萌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