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化工行業正在面臨深刻困境,若想挺過當前困境,必須加快轉型步伐,探索全新運營模式。如果能夠突破轉型關,歐洲化工業復蘇有望。在近期于柏林舉辦的第59屆歐洲石化協會(EPCA)年會上,不少與會者持此觀點。
歐洲化工理事會(Cefic)主席伊爾哈姆·卡德里表示:“柏林仍是舉辦今年化工大會的理想之地。勃蘭登堡門見證了數世紀的團結與分裂、艱難與重生。我想不出比它更能象征我們行業的標志,雖歷經考驗,卻已孕育復蘇的萌芽。”
Brenntag Specialties公司負責歐洲、中東及非洲(EMEA)地區業務的副總裁薩尼亞·馬格德堡就上述議題組織了一場專題討論。馬格德堡表示:“創新、技術儲備與品質是歐洲的優勢。我們需要找到新的生產方式、開發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并向循環經濟等新價值領域發力。這一切既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消費者認可。我希望歐洲能抓住這些機遇,但必須加快速度,因為其他國家也在積極搶占商業機會。”
當前,歐洲化工行業情緒低迷:需求疲軟、能源成本高企、低價進口產品持續沖擊市場,幾乎無人提及明年行業活躍度會有回升。卡德里指出:“這些并非抽象的問題,而是在座許多人每天都要面對的現實挑戰,但危機時刻往往也是重塑自我的契機。”馬格德堡指出:“盡管本次大會的行業情緒并不樂觀,但也未出現恐慌跡象。我們已在這種困境中掙扎數年,近期挺過了數次危機,未來或許還會面臨更多挑戰。行業沒有恐慌,但大家擔心這場危機的持續時間會超出預期,且無人知曉何時能迎來轉機。盡管營養化學品、醫藥化學品等部分特種應用領域展現出一定韌性,但從整體來看,整個化工行業仍在共同承受市場壓力。”
展望未來,馬格德堡認為,受上游產能大范圍關停及當前基礎設施承壓影響,歐洲化工市場將出現進口量增加的趨勢,大宗商品領域尤為明顯。正因為面臨這樣的壓力,歐洲生產商需要在監管機構支持下,以提速為核心,探索不同的商業模式。
今年早些時候,歐盟推出《化工行業行動計劃》,但該計劃本身并未阻止近幾個月歐洲化工產能的進一步關停。馬格德堡強調,歐洲的一大優勢在于“將歐洲視為一個整體區域”。她解釋說,要充分發揮歐盟成員國身份帶來的互聯互通優勢,跨境供應鏈規劃至關重要。各國都應共同努力,讓這一優勢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助力。卡德里則表示:“僅憑行動計劃無法支付賬單,也無法抹去訂單流失、工廠關停的傷痛,但它確實標志著一個轉折點。這表明歐洲在傾聽我們的聲音,而傾聽正是第一步。我們的訴求有分量,我們的貢獻被認可,我們并非孤軍奮戰。真正的工作還在前方:將承諾轉化為行動,將政策轉化為增長,確保歐洲始終是企業愿意投資的熱土。”
卡德里表示,歐洲化工行業要實現的不僅是“生存”,更是“真正的成功”。這需要行業主動迎接挑戰、成為市場變革的推動者,同時也需要立法機構、監管部門及游說團體提供及時、連貫的支持。卡德里強調:“我們行業過去曾多次遭遇困境,未來也將不斷面對挑戰,但憑借團結、韌性與雄心,我們終將克服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