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艱難的時刻應該已經過去。”9月6日,華東一家酚酮生產企業負責人張威坦言,酚酮產業鏈投產高峰已過,供需格局逐漸改善,行業或將走出虧損境地。
供給增速放緩 “2007年以來,國內酚酮產能呈現持續增長態勢。”隆眾資訊分析師韓曉杰表示,有效產能從103.9萬噸擴張至2025年7月底的1126萬噸。 在2012年、2015年、2023年,酚酮產能裝置急速擴張,投產規模明顯加速。2012年酚酮產能突破200萬噸。2012至2014年酚酮產能增速放緩,在2015年再次迎來酚酮產能擴張大年,當年僅擴能就高達125萬噸。近10年來國內酚酮裝置規模凈增787萬噸。 伴隨著規模擴張,我國酚酮新增產能也在向大型化、一體化發展。 韓曉杰介紹,2020年是大型一體化酚酮裝置進程發展的初期,浙江石化一期年產65萬噸酚酮裝置投產,成為國內單套產能最大的裝置;利華益維遠二期年產35萬噸酚酮裝置上馬,兩期裝置酚酮年產能合計達到70萬噸,成為國內總年產能最大的裝置。 2022至2023年,隨著浙江石化二期、萬華化學、江蘇瑞恒、盛虹煉化、恒力石化等企業的大型一體化酚酮裝置陸續投產,中國酚酮裝置進入高速發展期,并在2023年達到高峰。 “2024年酚酮裝置產能增速放緩,新建產能僅有13萬噸。”韓曉杰認為,酚酮產能增速在2023年達到峰值后轉向緩慢期。 開源證券金益騰團隊也認為,國內酚酮產業鏈規劃產能增速放緩,已規劃項目未來投產不確定性較大,海外部分工廠產線關停,國內部分老舊裝置處于長周期停車狀態,未來供給端格局有望改善。 政策導向加碼 伴隨著大規模擴產,酚酮產業鏈也逐漸呈現上游產能投放超前于下游需求增長的問題,導致行業從高盈利轉向虧損狀態。 金益騰團隊在研報中指出,近些年我國酚酮產業鏈終端需求也持續增長,但由于供給端大量產能集中釋放,導致產業鏈整體競爭激烈,產品價格與盈利能力處于低位。 新湖化工分析團隊也認為:“近些年,酚酮—雙酚A—聚碳酸酯(PC)產業鏈處于高速擴張階段,供給端增長速度與需求端并不匹配,導致整條產業鏈的利潤不斷收縮。” 不僅是酚酮產業鏈,包括石化在內的眾多行業都出現了因供需錯配引發普遍價格戰問題。正是基于這樣的現實背景,國家“反內卷”方針出臺。 從2024年起,國內陸續發布了多個反“內卷式”競爭的政策。在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提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政策部署指明方向。 工信部也明確表示,要重點圍繞推動重點行業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后產能展開;同時通過落實支持政策、培育新增長點、促進產業轉型、提高運行質效、應對外部風險等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夯實工業經濟穩定運行基礎。 事實上,目前部分地區已啟動針對石化行業中運行超20年裝置的局部摸底評估工作。 隆眾資訊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投產20年以上的酚酮裝置產能在97.5萬噸,占國內酚酮總產能的8.66%。這些酚酮生產線大部分進入停產狀態。 未來伴隨“反內卷”政策持續推進,落后產能進一步被淘汰。在新增產能增速放緩的背景下,行業結構將持續優化。 需求穩健增長 供給端向好,需求端也將保持穩健態勢。 “酚酮主要下游PC需求穩步增長,行業格局有望向好。”金益騰團隊表示,2019至2024年產能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7.95%。PC作為性能優異的工程塑料,未來伴隨3C消費電子升級迭代、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逐步提升以及汽車輕量化發展趨勢等,PC需求有望持續增長。 另一主要下游雙酚A處于酚酮產業鏈承上啟下的關鍵位置。2019至2024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8.93%,高于苯酚和丙酮的產能增速。目前雙酚A仍有較多待建產能,但由于雙酚A行業競爭激烈,2024年企業生產利潤虧損,項目延期或擱置概率較大。金益騰團隊認為,伴隨雙酚A上下游產業鏈配套進一步延伸,以及新增產能投產節奏放緩,雙酚A價格差有望回暖,也將提振產業鏈供需格局。 總體來看,我國酚酮產業鏈歷經多年產能高速擴張后,新建項目節奏顯著放緩,行業逐步進入供需結構優化調整期。在“反內卷”政策引導及下游需求穩步增長的推動下,產業鏈利潤空間有望迎來向上修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