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實驗室
新材料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和先導,數據是新型的生產要素和重要的戰略資源?!缎虏牧洗髷祿行目傮w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的出臺,順應時代和產業發展需要,將進一步壯大材料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智能驅動的新材料研制與應用。具體來看,《建設方案》具有如下三個方面的鮮明特征: 一、思路聚焦,原則明確 《建設方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通過聚焦數據資源的匯聚共享、數據流通的安全可控、數據要素的價值實現,來打造資源富集、高效貫通、應用繁榮、治理有序的新材料大數據生態?!督ㄔO方案》確立的原則也充分考慮了創新與應用相促進、整體與部分相補充、共建與共享相結合、流通與安全相協調,把握住數據的“聚”“流”“值”關鍵點,平衡了發展中的戰略要義,為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勾勒出一幅宏偉藍圖。 二、定位清晰,功能豐富 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清晰定位為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型研發基礎設施”,具有平臺型、技術型、應用型的鮮明特征,將發揮平臺、標準、技術、市場的引導作用,以機制創新、協同創新、成果轉化為立足點,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支撐材料產業的大發展。根據《建設方案》,建成后的新材料大數據中心,不僅是材料數據匯聚存儲的場所,而且還是數據標準規范體系和有償交換機制的發源地,是全鏈條環節共性和前沿技術的研究所,是數據產品開發和應用的工廠,是提供材料數據服務的窗口,是材料數據人才培養的基地,是材料數據國際合作的平臺。 三、建設體系化,應用生態化 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的主平臺與數據資源節點各司其職、相輔相成,形成“1+N”的網狀基本架構。主平臺側重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硬件設施和標準規則的制定。數據資源節點側重重點材料領域的數據采集積累、質量控制、可靠性評價、應用場景探索、個性化產品開發等;資源節點按類型可劃分為科技類資源節點和產業類資源節點、骨干節點和非骨干節點。組織架構上呈現出的網絡化、多中心,有利于提供高效便捷的多層次數據服務,為實現“數據不搬家、產權不變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的建設,面向先進鋼鐵材料、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先進石化化工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前沿材料等關鍵材料,以及材料綜合應用領域,圍繞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信息通信、生物和能源產業等核心領域,重點打造技術生態圈、產品生態圈和人才生態圈,著力構建起囊括技術、人才、應用、服務、安全的生態體系。在這樣的沃土上,新材料科研機構、新材料企業、新材料產業等各級各類主體都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并由此助推重大關鍵成果產出。 《建設方案》的出臺,是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進一步深化,是對《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的進一步細化。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龍頭和支柱、材料領域科技創新的總平臺和總鏈長,蘇州實驗室正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工作部署,組織全國優勢力量,圍繞智能驅動的戰略性材料研制及應用,全力打造服務材料產業的大數據平臺,著力解決材料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中數據共享與應用的痛點,以技術手段破除科研、生產、檢驗、制造、應用等環節的數據鴻溝,構建數據共享、共用的價值生態體系。 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是新材料大數據生態的核心驅動力,也是材料產業生態的重要支撐,還是整個數據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建設方案》,到2027年,新材料大數據中心將形成30個以上的數據資源節點,30項以上數據產品和20種以上典型關鍵材料和產品的數據賦能應用示范;到2035年,新材料大數據中心體系將全面建成并穩定運行,實現全國材料領域數據的匯聚、處理和開發,形成市場化的可持續運營能力。展望未來,一個具有多層次、多源化、多維度功能的新材料大數據中心必將推動材料數據這一新型生產要素發揮更強有力的作用、支撐我國新材料產業實現新的大跨越和大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