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號
|
項目名稱
|
提名單位
|
|
1
|
低維功能材料的能帶與電子輸運調控
|
專家提名(張躍,彭練矛,葉志鎮(zhèn))
|
|
2
|
基于結構基元的新電磁材料和新效應的發(fā)現
|
專家提名(吳以成,陳仙輝,陳延峰)
|
|
3
|
可吸收醫(yī)用高分子的基礎科學與應用研究
|
專家提名(安立佳,張洪杰,楊柏)
|
|
4
|
高安全二次電池及關鍵材料構建方法和儲能機理
|
專家提名(南策文,郭萬林,溫維佳)
|
|
5
|
鋰離子電池三維集流體材料與三維復合電極基礎研究
|
專家提名(周濟,劉吉臻,黃云輝)
|
|
6
|
原位電鏡納米表征方法的發(fā)展與儲能機理的原子尺度表征
|
專家提名(郭林,賈金鋒,靳常青)
|
|
7
|
面心立方材料彈塑性力學行為及原子層次機理研究
|
北京市
|
|
8
|
納米材料的化學穩(wěn)定性研究
|
遼寧省
|
|
9
|
稀土高溫熱障涂層材料
|
吉林省
|
|
10
|
多功能稀土發(fā)光材料的可控合成、性能調控及應用基礎研究
|
吉林省
|
|
11
|
稀土摻雜上轉換納米晶的微結構與局域光場調控
|
吉林省
|
|
12
|
高性能電磁波吸收材料構效關系及可控合成方法研究
|
黑龍江省
|
|
13
|
水系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設計、制備與性能調控
|
上海市
|
|
14
|
功能膠體微球及其組裝材料的設計構筑及其性能研究
|
上海市
|
|
15
|
秉承自然生物精細構型的遺態(tài)材料
|
上海市
|
|
16
|
限域反應構建晶態(tài)能量轉換材料及調控機制
|
上海市
|
|
17
|
小電子交換能有機電致發(fā)光材料及新型器件結構研究
|
江蘇省
|
|
18
|
平面三角構型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結構設計與生長
|
福建省
|
|
19
|
二氧化鈦納米帶表面異質結構的界面調控與寬光譜效應
|
山東省
|
|
20
|
表界面低溫調控與光電/催化過程載流子行為研究
|
河南省
|
|
21
|
石墨烯基納米復合光催化材料構建與性能增強機制
|
湖北省
|
|
22
|
多元多相合金熱力學及其微結構智能設計研究
|
湖南省
|
|
23
|
輕金屬基材料的儲氫動力學與熱力學調控
|
廣東省
|
|
24
|
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及其作用機理
|
四川省
|
|
25
|
金屬材料變形與損傷機理的原位研究
|
陜西省
|
|
26
|
電極化儲能復合電介質材料構筑及結構性能聯調理論與方法
|
教育部
|
|
27
|
熱-動力學協同效應與金屬材料非平衡相變調控
|
教育部
|
|
28
|
鈦合金及其復合材料組織調控與改性機理
|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
|
|
29
|
納米尺度的新奇接觸特性與器件構筑
|
中國科學院
|
|
30
|
面向雙高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的結構設計與性能調控
|
中國科學院
|
|
31
|
光催化材料的能帶與微觀結構調控
|
中國科學院
|
|
32
|
功能納米顆粒與微/納結構陣列的制備及其器件性能研究
|
中國科學院
|
|
33
|
金屬材料土壤環(huán)境局部腐蝕萌生機理與演化規(guī)律
|
中國鋼鐵工業(yè)協會
|
|
34
|
超高溫熱障涂層材料的非諧振設計理論與性能優(yōu)化機制
|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
|
|
35
|
硅基生物活性材料及其組織再生誘導機制
|
中國科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