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共同榮獲本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4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授獎項目6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185項。10名外籍專家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今年,共有25個材料相關類項目獲得“國家三大獎”,新材料在線®對材料相關類項目的整理如下: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 等 獎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主要完成人
提名單位
4
Z-102-2-01
拓撲量子材料制備與量子特性的實驗研究
賈金鋒(上海交通大學)
教育部
錢冬(上海交通大學)
劉燦華(上海交通大學)
高春雷(上海交通大學)
管丹丹(上海交通大學)
9
Z-103-2-02
石墨烯的可控生長及其性能調控
劉云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北京市
于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武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魏大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陳建毅(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34
Z-108-2-01
磁性納米材料構筑與多功能調控
侯仰龍(北京大學)
高松(北京大學)
余靚(北京大學)
馬丁(北京大學)
楊策(北京大學)
35
Z-108-2-02
高性能納米線儲能材料與器件的制備科學和輸運調控機制
麥立強(武漢理工大學)
張清杰 趙進才 黃云輝
徐林(武漢理工大學)
趙云龍(武漢理工大學)
何亮(武漢理工大學)
牛朝江(武漢理工大學)
36
Z-108-2-03
低維半導體材料的能帶結構與光子特性調控
潘安練(湖南大學)
湖南省
鄒炳鎖(湖南大學)
段曦東(湖南大學)
李洪來(湖南大學)
莊秀娟(湖南大學)
37
Z-108-2-04
動力學新模式的發現及在塑性非晶合金材料研發中的應用
白海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
聞平(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孫保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柳延輝(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汪衛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38
Z-108-2-05
不易成炭高分子材料的高效凝聚相阻燃體系構建及其作用機制
王玉忠(四川大學)
趙海波(四川大學)
鄧聰(四川大學)
胡小平(四川大學)
邵珠寶(四川大學)
39
Z-108-2-06
低維氧化物半導體同質/異質界面構建與應用基礎研究
劉益春(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省
徐海陽(東北師范大學)
張昕彤(東北師范大學)
邵長路(東北師范大學)
王中強(東北師范大學)
40
Z-108-2-07
碳納米管復合纖維鋰離子電池
彭慧勝(復旦大學)
楊玉良 楊柏 樊春海
王永剛(復旦大學)
任婧(復旦大學)
孫雪梅(復旦大學)
陳培寧(復旦大學)
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20
F-307-2-01
耐磨蝕抗熱震結構功能材料及涂層技術
崔洪芝(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省
王燦明(山東科技大學)
楊慶東(山東能源重型裝備制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王奉雙(濰柴動力空氣凈化科技有限公司)
宋 強(山東科技大學)
孫宏飛(山東科技大學)
21
F-307-2-02
高性能節能抗磨納米潤滑油脂關鍵技術與產業化
張治軍(河南大學)
河南省
王曉波(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張晟卯(河南大學)
劉維民(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薛群基(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朱 磊(青島康普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
F-307-2-03
微量摻鍺直拉硅單晶技術及其應用
楊德仁(浙江大學)
浙江省
田達晰(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余學功(浙江大學)
馬向陽(浙江大學)
24
F-307-2-05
新型復合碳氮化物固溶體粉末及其高性能硬質材料
劉 穎(四川大學)
四川省
葉金文(四川大學)
王 杰(四川大學)
涂銘旌(四川大學)
金永中(四川大學)
何 澤(成都邦普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25
F-307-2-06
高性能特種粉體材料近終形制造技術及應用
曲選輝(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秦明禮(北京科技大學)
章 林(北京科技大學)
吳昊陽(北京科技大學)
鄔均文(江蘇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鐘 偉(上海富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
主要完成單位
1
J-215-1-01
高品質特殊鋼綠色高效電渣重熔關鍵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姜周華,趙欣,董艷伍,李杰,臧喜民,劉殿山,李花兵,張英杰,周立新,耿鑫,劉福斌,張旭東,姜方,余強,董君偉
東北大學,寶武特種冶金有限公司,舞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遼寧科技大學,
魯公網安備 37010202001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