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7月市場出現“反內卷”預期以來,純堿價格經歷了較為明顯的波動。
供應端持續主導純堿市場格局變化。當前市場偏弱的表現主要源于供需錯配,并帶動價格重心呈趨勢性下行。上半年出現的兩輪較為明顯的價格反彈,也與市場對供應端階段性集中檢修的預期有關。若希望借助“反內卷”推動價格回升,無論從能源能耗還是工藝結構調整的角度看,最終仍需通過緩解供應端的核心矛盾來實現。 從產量看,純堿產量在8月下旬創出了歷史新高。主要原因在于當前行業產能處在歷史高位,且在市場預期推升下,堿廠訂單明顯改善,企業開工意愿得以提升。行業龍頭企業在8月末進行了新裝置并網改造,在改造期間產量水平有所下滑,但隨著后續新產能投放步伐的推進,供應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此外,傳統夏季集中檢修期實際執行檢修的企業寥寥,僅有個別企業在后續階段安排檢修,短期內供應仍有可能再創新高。 需求端方面,浮法玻璃對純堿需求總體偏穩,但成品利潤水平偏弱影響了下游的增量采購意向。近期隨著產業鏈價格企穩,投機情緒回升也帶動光伏玻璃日熔量有所提高。這一驅動主要來自于短期的市場心態,實際需求仍有明顯減量。綜合來看,需求端缺乏足以覆蓋供應錯配的潛力。 庫存方面,據隆眾資訊數據,7月初廠庫庫存180.95萬噸,9月第一周則是182.21萬噸。受7月行情大幅波動影響,堿廠訂單來源及后續庫存流向產生了較大變化。前期期貨價格快速拉升導致期現商迅速買入現貨,并在期貨市場賣出套利,中游持貨量迅速增加。 由于終端需求和下游成品利潤未有明顯改善,終端企業維持剛需采購策略。當前,期現商貨源存在部分優勢,堿廠則在待發期現訂單支撐下進行穩價。隨著供應端持續高位及期現待發訂單的減少,部分上游廠家已開始調降價格促進簽單。長期來看,若供應端給予持續壓力,市場價格仍將承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