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國內三聚氰胺行業陷入供需失衡的深度調整期,產能擴張與需求疲軟的雙重擠壓導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2025年以來,三聚氰胺價格整體處于下行通道,盡管國慶節前各企業報價上調100元(噸價,下同),但節后市場未見明顯波動,行業低迷態勢未改。
供需失衡矛盾加劇 隆眾資訊分析稱,2025年上半年,國內三聚氰胺市場以跌勢收官,供需基本面失衡是核心驅動因素。 供應端來看,行業擴產節奏持續推進。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三聚氰胺產能已達231萬噸,預計2025年底將增至260萬噸,未來幾年還將有94萬噸新增產能陸續投產。該協會預測,未來3至5年隨著新建產能逐步釋放,市場價格將長期圍繞成本線波動。 與此同時,需求端持續疲軟。三聚氰胺核心下游為建材行業,需求占比接近60%,且與房地產市場高度關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產業發展規劃院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9.7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2.9%;同期人造板工業三聚氰胺消耗量降至77.11萬噸/年,同比下降約6%,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降至71萬噸/年。 盈利空間持續收窄 供需壓力直接傳導至企業盈利層面,2025年國內三聚氰胺價格同比暴跌20%。截至10月16日當周,尿素與三聚氰胺價差收縮,三聚氰胺生產企業利潤空間被持續擠壓。 據隆眾資訊核算,截至10月16日,國內三聚氰胺主流出廠現金參考價為5084元。以外采尿素的三聚氰胺生產企業為例,山東地區理論成本為4778~4856元,截至10月16日盈利228元,較前一周收縮16元;自有尿素企業盈利395元,較前一周收縮63元;尿素新型煤氣化工藝生產企業盈利78元,較前一周下調64元。 業內人士分析,盈利收窄的核心原因有兩點。一方面因為需求持續乏力,另一方面因為原料端支撐有限。卓創資訊數據顯示,2025年三季度我國尿素均價1762元,環比下跌6.37%,同比下跌17.27%。“預計四季度尿素市場延續低位震蕩,在成本端對三聚氰胺市場缺乏有效支撐,進一步加劇了業者對三聚氰胺市場的看空情緒。”卓創資訊三聚氰胺分析師鄭杰表示。 出口端同樣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今年前8個月我國三聚氰胺出口量42.73萬噸,同比增長6.2%;但同期出口均價為741.36美元,較去年下降166.3美元,出口量增長未能轉化為利潤提升。 行業格局加速調整 在持續利潤壓力下,行業呈現三大發展趨勢:企業集中度提升、區域集中度提高以及綠色化與高端化轉型。 在企業集中度方面,三聚氰胺行業企業CR5(前5家企業市場份額,按年度銷售額計算)從2020年的38%攀升至2025年的52%,5年間提升14個百分點。頭部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與垂直整合持續鞏固優勢,以四川金象賽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為例,一方面縱向整合上游尿素基地實現原料自給,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另一方面在印度尼西亞布局涵蓋三聚氰胺、硝酸及合成氨的完整產業鏈,依托當地天然氣資源降低成本并輻射東南亞市場。 在區域集中度方面,2025年底中國三聚氰胺總產能將達260萬噸,其中新疆、山東、四川、河南、山西5個區域的三聚氰胺總產能為201.5萬噸,頭部區域占比77.5%。未來新建三聚氰胺產業重點集中于新疆、內蒙古等能源成本較低的區域,這將進一步推動區域產能集中度的提升。 此外,在環保政策收緊與下游需求升級的雙重驅動下,綠色化與高端化轉型成為破局關鍵。國家標準GB 18580-2025《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釋放限量》將于2026年6月1日實施,將倒逼人造板企業選用低甲醛添加劑,間接拉動環保型三聚氰胺需求。隆眾資訊分析顯示,當前市場對環保型、功能性浸漬紙的需求增長,也在推動三聚氰胺行業技術升級與產品迭代。 長期來看,只有通過產能優化、技術升級與需求拓展的協同發力,三聚氰胺行業才能走出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