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要求提高 生產成本攀升 新型肥料沖擊
普通過磷酸鈣(以下簡稱普鈣)作為我國農業生產中的傳統磷肥品種,曾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其產量一度占據全國磷肥總產量的70%以上。近十年間,這一傳統產業卻遭遇 “滑鐵盧”,產能縮減超40%。在云南省這一傳統普鈣主產區,相關企業數量也從高峰期的近200家銳減至20余家。在環保要求提高、生產成本攀升、新型肥料沖擊的三重壓力下,普鈣行業正處于結構轉型和優化升級的關鍵階段。 面臨多重壓力 行業加快轉型 磷礦資源緊缺推高原料成本、硫酸價格波動加劇生產壓力,雙重因素疊加下,云南傳統普鈣企業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 “過去,我們的普鈣年產能在20萬噸左右,而現在產量只有4萬~5萬噸。”一位云南玉溪的化肥廠負責人說,“現在很多小廠很難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企業稅費負擔重,生存艱難。” 市場層面的沖擊同樣猛烈。隨著復合肥、水溶肥、緩控釋肥等新型肥料崛起,農民的用肥習慣悄然改變,對高效、便捷、功能性肥料的需求日益增長,而普鈣作為傳統單質肥料,因施肥效率、功能多樣性不及新型產品,市場份額持續被替代,銷售業績難言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普鈣在高效利用磷資源方面的優勢尚未被充分認可。據長期從事普鈣研究與生產的云南化工行業協會副會長陳斌介紹,普鈣按生產工藝可分為全酸化普鈣、半酸化普鈣和混合型低水溶磷普鈣。國內使用最多的是全酸化普鈣,由磷礦粉與濃硫酸反應制得,磷礦粉可幾乎全部轉化。 云南宏騰化工的羅英也認為,普鈣生產中能充分利用非礦磷資源,真正將磷資源“吃干榨盡”。以出口南美的有效磷20%、水溶磷7%的普鈣為例計算,每噸產品消耗品位25%的磷礦石0.39噸,折純耗磷資源為0.0975噸,其余則使用了其他非礦磷資源進行添加,實現了磷資源的回收再生利用。 實現資源利用 滿足農業需求 普鈣在低品位磷資源綜合利用和土壤改良方面的功能正獲得重新認識。 從資源利用角度看,普鈣是破解“中低品位磷礦利用難”的關鍵路徑。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的專家表示,普鈣企業生產半酸化及混合型普鈣是中低品位磷資源利用的重要途徑之一。半酸化普鈣可直接使用有效磷含量在15%~20%的中低品位磷礦,產品總磷含量跟全酸普鈣相同。同時,混合型低水溶磷普鈣是使用普鈣以及含磷化工副產渣等中低品位磷資源進行摻混、造粒,有助于固廢資源化利用,減少國內堆存壓力。 從農業需求來看,普鈣適用于修復南方酸性紅壤地區的土壤。普鈣中富含的硫、鈣及多種中微量元素,能有效改善土壤板結、調節土壤酸堿度。普鈣企業可依托現有裝置設備,通過合理配比磷尾礦、磷石膏及含磷副產物,造粒生產含磷硫鈣鎂的土壤調理劑,實現中低品位磷資源的開發利用。 推動政策支持 拓展應用場景 陳斌提出,我國中低品位磷資源如磷石膏、磷尾礦等存量較大,如果不能加以合理開發利用,將給環保造成較大壓力。通過生產半酸化普鈣、混合型低水溶磷普鈣及含磷硫鈣鎂的土壤調理劑,可實現中低品位磷資源的綜合利用,將成為行業轉型的重要突破口。 陳斌建議,將普鈣作為中低品位磷資源創新利用的有效途徑,使其在政策層面獲得明確定位與扶持;對利用尾礦、磷石膏、酸渣等中低品位磷資源(固廢)生產普鈣的企業,給予專項資金、稅收優惠及綠色信貸支持,推動固廢資源化利用;盡快制定半酸化普鈣、混合型低水溶磷普鈣國家標準,推動半酸化普鈣、混合型低水溶磷普鈣的推廣應用,促進中低品位磷資源的有效利用和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